特殊超市
超市名:
溫江區柳城街道北街社區“志愿者服務超市”
商品:
便民利民、衛生保健、知識技能、心理輔導等12大類、66個小類的志愿服務
“賣”家:
400余名志愿者
“買”家:
轄區內的弱勢群體(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等)
一提到超市,大家腦海中會浮現出蔬菜、水果、零食等生活用品售賣的場景。不過,在成都市溫江區有一家稀奇的超市,它不賣東西,只“賣”服務!二十平方米的店內,放置著志愿者的卡片,提供便民利民、衛生保健、知識技能、心理輔導等各類志愿服務,有需要的居民到“超市”按需“選購”。
據了解,這是溫江區柳城街道北街社區聯合公益機構創新推出的“志愿者服務超市”,在困難群眾和熱心志愿者之間搭建橋梁,超市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已登記志愿者400余名、累計服務上千次。
店長
開“超市”不做買賣 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志愿服務
4月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馨愿志愿者服務超市。超市內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只是在兩面墻壁上擺放著數百張卡片,卡片上寫著志愿者的名字、電話、特長,并根據特長放置在衛生保健、知識技能、心理輔導等不同類別志愿服務中。
“與其他超市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不做買賣,只提供服務,以心換心。”超市店長王國平告訴記者,實際上超市是一個滿足志愿者和服務對象雙向需求的平臺,超市做好居民需求集合并分類,對志愿服務進行引進和篩選,按照雙方需求安排服務,從而使服務精準化。“如果你是志愿者,想要幫助他人提供服務,可以向我們申請加入。”王國平介紹說,志愿者向超市提交申請后,填寫馨愿卡上架,便入駐成功。成功后,居民可上門選擇自己需要的服務,也可將需求告訴超市,超市會定期發布。志愿者也可到超市實體店選擇你想要做的志愿服務。
目前,該超市志愿服務共有12大類、66個小類,從2017年7月成立至今,已登記志愿者400余名、累計服務上千次。
志愿者
無償上門為七旬腿疾老人理療 幫助有需要的人
在超市成立后不久,推拿師陳貴興便成了其中一名志愿者,持有專業理療資格證的他常常為社區居民提供推拿按摩志愿服務,已經有一年多時間。在陳貴興服務的對象中,有一名七旬老人楊婆婆,其兒女常年不在身邊,患有腿疾的她無法出門行走。當超市將其需求發布出來后,陳貴興主動上門為其提供推拿按摩志愿服務,通過兩個月不間斷服務,楊婆婆的身體恢復了不少,上下樓梯輕松許多,可以拄著拐杖到花園散散步。長期的服務,也讓陳貴興與楊婆婆之間更加親密,老人經常找他聊聊天,說一說身邊的事。“年輕人掌握了一點技術,也希望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陳貴興說,通過超市平臺能讓他發揮工作中的余熱,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張麗是一名眼疾患者,近乎看不見,出行、生活等都不便。在超市她選擇了陪伴服務,有人陪她買菜、打掃衛生、出門辦事。“志愿者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我有些辦不到的事情,通過他們辦到了。”張麗說,志愿者一批一批像接力棒一樣來到自己身邊,傳遞著愛心,她十分感恩。
社區
首創志愿者服務超市 為需求雙方搭建平臺
“志愿者服務超市是為轄區居民(弱勢群體)、志愿者搭建一個服務平臺,更好地為他們服務。”溫江區柳城街道北街社區主任吳麗平介紹,北街社區屬于老城鎮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等較多,長期有志愿者服務需求。社區在工作中發現,以前多數志愿者通常被安排按照既定的志愿服務內容開展服務,這導致多數志愿者不能真正發揮自身特長優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者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也導致被服務對象常常面臨有效需求得不到解決的困境。
后來,社區聯合公益機構首創推出了“志愿者服務超市”,通過平臺,志愿者可以發揮特長,做自己想做的志愿服務,切切實實有效地供給居民的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吳麗平告訴記者,志愿者服務超市主要針對六十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等弱勢群體提供無償服務。但如果普通居民想利用超市的資源獲得修理、清潔等日常服務,超市也可以提供低償服務。
據悉,為了方便服務,除了實體超市,還設計了一個APP,店長可將居民需求發布到網上,志愿者接單提供服務,兩者整合后經過線上和線下進行上架,供社區居民和志愿者進行“選購”。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攝影報道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