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川藏公路老二郎山隧道。 王鵬 攝
中新網甘孜5月16日電 題:不斷“縮短”的川藏公路
作者 王鵬
“車過二郎山,如闖鬼門關,僥幸不翻車,也要凍三天。”63歲的王春全是貨車司機,在川藏公路上奔波了幾十年,憶及老川藏線,一段“順口溜”脫口而出。
成都通往拉薩的318國道是川藏公路的一部分,全長2000多公里,沿途翻越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過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其中,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嶺二郎山被稱為川藏線“第一道咽喉險關”。
圖為已建成通車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特大橋。 王鵬 攝
四川省甘孜州交通運輸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二郎山作為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地質復雜、道路險峻,20世紀50年代,筑路軍人用鋼釬和鐵錘開辟出了道路,但代價慘重,平均每公里就有7名軍人犧牲。
“那時的二郎山路段全是碎石路,只有一輛車寬,每周單日進,雙日出,翻越二郎山往往要等待好幾天。”王春全說,在川藏線跑了幾十年貨車,老二郎山的盤山路給他留下了“最慘烈的回憶”。
“1978年的一個冬天,我在二郎山上拋錨,剛好遇上大雪,快冷死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實在沒辦法,把兩個備胎燒了才挨到天亮,真是撿了一條命哦。”想起往事,這位家住四川瀘定縣瀘橋鎮的老司機感慨不已。
“山又高、雪又大、路又爛”,這是王春全對二郎山老路的印象。他告訴記者,這種情況直到2001年二郎山隧道通車才結束。全長4100多米的隧道將二郎山路段縮短了25公里,路況得到改善,避開了部分冰雪路段,大大提高了車輛的通過能力,確保行車安全。
“如果老二郎山隧道是一次提升,那么新二郎山隧道就是一次飛躍。”住在二郎山腳下的瀘定縣團結村村民周祖祥說。
他口中的“新二郎山隧道”,全稱雅(安)康(定)高速二郎山隧道,于2017年底建成通車,全長13.4公里,是中國高海拔地區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
圖為已經廢棄的川藏公路二郎山路段碎石路。 王鵬 攝
新二郎山隧道設計負責人鄭建國告訴記者,新隧道比老隧道海拔降低了700米,這保證了二郎山路段從此不再受冬季大雪封山的困擾,同時公路里程再次縮短了十幾公里,“走隧道僅需15分鐘,走老路翻山則需兩個小時”。
正如鄭建國所言,多年間,川藏公路不斷“縮短”:新老二郎山隧道的通車將里程縮短了近40公里,2016年通車的高爾寺山隧道將里程縮短了21公里,2018年底通車的雅康高速將成都到“情歌之鄉”康定的行車時間縮短至3.5小時……
“路越來越近,時間越來越短,我們這里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金雞壩村村民許艷說,2019年2月到5月上旬,她的農家樂累計迎客上萬人次,比2018年同期多了一倍,“這是雅康高速通車帶來的變化”。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