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車隊在自然景區內繞圈擺造型將“格聶之眼”壓出“黑眼圈”。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一家之言
此事顯然還是要秉著“誰破壞誰負責”的原則,對于破壞者處罰到位,“罰”出他們的痛感。
作為我國藏傳佛教24座神山之一,位于四川理塘縣的格聶神山近年來人氣走高。該景區內的一個重要景點,就是高山草甸之上一處圓形湖泊——格聶之眼,這被不少網友稱為“通往天堂的眼睛”。
但就在最近,一段“越野車隊碾壓‘格聶之眼’植被”的視頻,在某社交平臺熱傳。當地管理部門介入調查發現,“格聶之眼”周圍植被被碾壓破壞較嚴重。
目前,涉事自駕車隊“赤野越野俱樂部”發布了致歉信,并刪除了相關視頻。格聶神山景區建設管理籌備組和理塘縣林草局,也做出了書面檢討、向當地公開道歉、開展恢復草地工作等處理。
雖然相關車隊人員已經做了書面檢討,其中的內容也算言辭懇切,但從社交平臺來看,網友對其道歉并不買賬。而從報道來看,這份“苛刻”也并非全無道理。
首先,景區設置了警告牌,明確標明,“生態脆弱區,親,勿碾壓草場!”而據報道,景區管理人員表示,曾在車隊進入景區前跟領隊和每一個車主反復強調不許碾壓植被。也就是說,這些車隊人員并非不知情,而是懷揣僥幸心理。而拍視頻上傳網絡炫耀的行為,也說明涉事人員的虛榮心遠遠大于敬畏心。在此語境下,僅僅“道歉并責成開展植被恢復工作”,遠非此事的終點。
要知道,格聶神山的大部分區域屬于海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以濕地和野生動物作為保護重點,作為湖泊的“格聶之眼”,顯然是不能忽視之重。從后果上講,誠如該景區人員在微博上說的,在“格聶之眼”壓出“黑眼圈”,植被恢復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對脆弱的高原生態是致命打擊。
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規定,未經批準進入自然保護區或者在自然保護區內不服從管理機構管理的,可以根據不同情節處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給自然保護區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造成自然保護區重大污染或者破壞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涉事車隊的行為,從法律上顯然應該付出應有的代價。在這方面,不乏鏡鑒:2017年4月,3名攀巖愛好者將26枚螺釘釘入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的巨蟒峰。當地檢方以涉嫌故意損毀文物罪對3人提起公訴。檢方認為,張某等3人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破壞了珍貴的自然資源,僅提起刑事訴訟,不足以彌補其對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經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批準,并進行訴前公告,向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的公益訴訟。
雖然當地認為涉事車隊“積極配合調查、認錯態度誠懇”,但此事顯然還是要秉著“誰破壞誰負責”的原則,對于破壞者要處罰到位,不光是責令其恢復,還應予以處罰乃至處以懲罰性賠償。若涉嫌犯罪,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想法超前”的驢友,專門瞄準那些尚未開發、保護力量薄弱的奇景美跡,去這些地方打卡。對于這種現象,各地管理部門應有足夠的警惕和重視。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