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海關隸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現場關員在對一名非洲籍留學生攜帶的進境行李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包內夾帶兩只活體蝸牛,當事人稱準備將兩只蝸牛作為寵物申報攜帶入境。經鑒定,這兩只活體蝸牛為檢疫性有害生物、國際公認的“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如今,歸國旅客與“海淘”無意之間都可能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搬運工、動植物疫病疫情的“二傳手”。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2018年,全國各口岸共截獲植物有害生物4583種、68.5萬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35種、7.1萬次。
異寵頻闖國門
近年來,“異寵”熱風靡國內。各地海關在旅檢渠道及國際郵包中頻頻截獲烏龜、毒蛇、蜥蜴,螞蟻等動物,以及各種奇異花草種子、植物等。
近日,廈門海關隸屬郵局海關在進境郵件中,發現一件來自臺灣申報為“塑料貨樣”的郵件被X光機圖像顯示異常,開箱后發現,包裹內為三個透明收納盒,盒內有白色似蠶蛹狀的動物蠕動。經鑒定,盒內疑為金龜類幼蟲。據悉,購買者是想當寵物來養。
前不久,成都郵局海關從德國入境郵包中截獲活體螞蟻463只,每只螞蟻長約1.5厘米。收件人自稱是寵物愛好者,特意從德國購買回來當寵物飼養。這批螞蟻經成都海關技術中心鑒定為野蠻收獲蟻。此外,成都郵局海關還截獲20株來自日本的活體柑橘種苗。據成都海關介紹,柑橘種苗可攜帶的有害生物多達450余種,四川是柑橘生產大省,這些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對當地柑橘生產將帶來災難性損失。
3月20日下午,深圳海關所屬深圳灣海關從一輛自香港入境的空車內查獲未經申報的蝴蝶標本、蛇骨標本、鳥骨標本、甲蟲標本等合計3.4千克,奇異多肉植物合計25千克。動物尸體、動物標本、動物源性廢棄物、植物均為我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中明文規定禁止攜帶的產品。
而隨著春天的到來,從境外郵寄種子入境也達到了高峰。記者從南京海關了解,3月18至22日的一周時間內,金陵海關駐郵局辦事處就從德國、法國、捷克、英國、美國等國家寄往南京的郵包中查獲花卉蔬菜種子59批次。其中不乏南非的多葉蘆薈種子、柏加蘆薈種子等屬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目錄內的植物物種。僅3月份以來,金陵海關從截獲的境外種子中檢出有害生物38批次,其中包括能廣泛寄生于100多種植物并造成作物減產和死亡的惡性雜草菟絲子。
廣州白云機場海關近日銷毀了386公斤在進境貨運渠道查獲帶有番茄斑萎病毒、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植物種子。據悉,番茄斑萎病毒可侵染番茄、辣椒、煙草、萵苣等超過70個科1090種植物,植物染病將出現不結果或果實壞死等癥狀,已被列為世界危害性最大的十種植物病毒之一。
入侵危害巨大
外來物種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態問題,數據顯示,我國95%以上的入侵物種由人為引入或帶入。外來入侵物種遍布中國,涉及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廣州海關動植檢專家廖輝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疫病或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并在我國境內定殖、擴散,將給生態、農業等帶來極大安全隱患。近年流行的多肉植物,大多原產于中亞、非洲及美洲大陸,因其形態別致、顏色多樣,贏得了人們喜愛。多肉植物繁殖力很強,有時僅需一片葉子、一個側芽就能繁殖,如果栽種不當或隨意丟棄,極易在野外環境定殖和擴散。這類外來植物一旦進入新的生態系統,因缺少天敵,肆無忌憚地生長,就會大幅擠占當地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嚴重損害當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遺傳多樣性。同時,新生種群的定殖擴張,還會改變土壤原有的結構和成分,導致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請神容易送神難,生物入侵的情況一旦發生,根治難度很大,可對入侵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廖輝無不擔憂地說,多肉植物還很容易受到多種植物病蟲害的侵染,成為植物有害生物傳播蔓延的載體,對農林生產以及生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而受國內市場和品種所限,部分“異寵”玩家通過郵購、攜帶國外的野生品種,甚至是瀕危物種。據了解,如今進入中國的“異寵”種類加起來已有上千種,且每年都在增加。而部分物種在中國具有極強的適應、繁衍能力,迅速形成種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巴西龜,不僅在國內江河發現,且成為各地花鳥市場、網店的“常客”。而巴西龜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它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這些病菌已被證明可以傳播給包括人在內的恒溫動物并在其中流傳。
非洲大蝸牛最大可長到超過20厘米,是國際公認的“田園殺手”,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專家介紹,該物種繁殖速度極快,可危害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500多種植物,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人食用后可能感染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此外,它們爬行過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殘留病原,從而侵入人體。
據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入侵我國農、林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生物共計632種。而且隨著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入侵形勢日趨嚴峻,新的疫情頻頻發生。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占了50種。我國還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有統計顯示,僅紫莖澤蘭、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等13種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農林生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570多億元。
專家呼吁立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規定,活體動物(除貓犬外)禁止個人攜帶、郵寄入境。對此,為保護國家生物安全,海關嚴厲打擊非法攜帶、郵寄動植物及動植物產品行為,并在貨運渠道也嚴密監管。
據了解,在海關總署統一部署下,各地海關不斷完善和加強口岸旅郵檢的基礎設施、查驗設備、檢疫處理設備和隔離檢疫設施建設,增強口岸把關效能。充分發揮“人機犬儀”四位一體查驗優勢,加強對來自重點地區、重點航班車次、重點旅客的查驗。開展檢疫犬搜尋活體動物、植物種子種苗的針對性訓練,及時做好截獲植物種子種苗種類、瀕危情況、轉基因、有害生物等情況的檢疫鑒定,做到“管得住、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
海關還特別提醒公眾,外出旅行或海淘時需認真了解、自覺遵守《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規定,已攜帶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境的,應向現場海關關員申報或主動投棄。如果擅自將其攜帶或郵寄入境,造成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不僅將面臨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將可能被追究刑事法律責任。
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中,尚沒有一部從國家層面針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專項法規或條例,與生物入侵有關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萬方浩、張桂芬認為,我國現行的動植物檢疫法和衛生檢疫法等只針對已知特定的有害生物進行檢疫,農業法、種子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則未明確涉及如何防范外來生物入侵。目前我國還缺乏統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規。對此,專家呼吁,加快立法進程,讓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防范得到進一步重視。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