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北緯47°的寒地黑土上,冬小麥苗已有了返青的跡象,肉眼可見的嫩綠,柔軟了這片粗獷;海拔1400多米的紅河哈尼梯田里,哈尼人仍沿用近乎原始的耕種方式,播種著一年僅能收獲一季的紅米;江南水鄉的茶園里,茶農們爭分奪秒地忙碌著“明前茶”的采摘……
驚蟄之后,氣溫回暖。隨著春分的到來,又到了一年播種的季節。俗話說,春播秋收。這條顛簸不破的勞作定律,讓各地都升騰起各種各樣的忙碌。
忙碌,成為春分時節人們勞作生活的關鍵詞。可是,在白酒行業,春天的忙碌卻別有一番景色。
此時的洋河酒廠,勤勞的師傅用另外一番行動詮釋著白酒行業的“播種”——壓窖。每逢春分時節,釀酒師傅就將酒醅放入窖池中,經過180天超長低溫發酵之后生產出來的,就是被世人贊不絕口的“頭排酒”。
180天,足足歷經十二個節氣,看似不著急,卻是慢工出細活。為了頭排酒與眾不同的品質,就是一個字——等。
釀酒要等,即使生產成本更高,也要等180天的超長發酵期;
藏酒要等,即使儲存成本高,也要在地下酒窖中藏夠年份;
成品要等,即使技術成本高,也要經過大規模產品測試和千般打磨,才能走向市場。
頭排酒雖然“大器晚成”,卻是能帶來更高品質享受的“酒中頭排”。
這段時間,釀酒師傅們就像悉心守護莊稼的老農,巡查窖池,養窖護窖,成為180天的工作重點,順應天時,不到時間,絕不開窖。
頭排酒壓窖,之所以選擇春分這個時節,手工班車間平均有著20多年工齡的釀酒老師傅們給出了答案,“合適的場溫、合適的空氣濕度,才有利于新酒醅低溫入窖、低溫發酵,春分,溫度、濕度都非常合適,趁這段時間入窖,一切剛剛好,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釀酒智慧。”
而處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的洋河,6月下旬進入梅雨期,過后便是炎熱的夏季。為了酒質更佳,讓酒醅在窖池里持續發酵,成為洋河酒廠的傳統。與此同時,依傍三河兩湖一濕地獨特地理環境的酒廠,占據著釀酒所需的氣候、水、土壤等先天優勢,天時與地利,濕潤與炎熱交替的獨特氣候讓酒中的微生物進行著激烈的分子運動。
長達180天的超長發酵,就像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開始收獲成熟甘甜的果實,頭排酒從春分開始吸足養分精華,生成了種類豐富的小分子物質。再經過五年乃至十年以上的儲藏,窖香、曲香、糧香、陳香融合一體,珍貴、稀缺、品質極致,“當年頭排酒好,五年頭排酒美,十年頭排酒是寶。”
農忙,忙的是收成,是一年的喜悅;釀酒,釀的是收獲,是等待多時的醇香。
其實,不論是農忙的忙,還是釀酒的“閑”,都是順應天時之法。順時而為、順勢而為,方得大自然的豐厚回報。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