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袁仁國。中新社發 陳暢 攝
5月22日,隨著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通報茅臺原董事長袁仁國被雙開,一年多的猜測有了定論。去年,袁仁國突然從茅臺集團去職。彼時,對于袁仁國無法“平穩降落”的說法就沒有停止過。一年后,袁仁國被貴州省政協通報免職。
而根據貴州省紀委的通報,袁仁國將茅臺酒經營權作為拉攏關系、利益交換的工具,進行政治攀附,撈取政治資本。這位打造了茅臺黃金十年,讓其站上白酒第一位的爭議人物,最終還是倒在了茅臺身前。而細數他的經歷不難發現,這位茅臺的前掌門人,“經銷商”成了他在茅臺職業生涯中繞不開的詞。而也正是圍繞茅臺經銷權帶來的權力與利益,最終將其拉下馬來。
通報
袁仁國被雙開
經營權問題兩度提及
5月22日,貴州省紀委發布了一份通報:經省紀委常委會會議、省監委委務會議研究并報省委批準,決定給予袁仁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而這份通報也讓袁仁國去年突然從茅臺集團去職,以及上個月被貴州省政協免職等情況的原因有了定論。
根據通報,袁仁國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將茅臺酒經營權作為拉攏關系、利益交換的工具,進行政治攀附,撈取政治資本;大搞權權、權錢交易,大肆為不法經銷商違規從事茅臺酒經營提供便利,嚴重破壞茅臺酒營銷環境;大搞“家族式腐敗”;轉移贓款贓物,與他人串供,對抗組織審查。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從事營利活動,非法獲取巨額利益;大搞權色、錢色交易。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涉嫌受賄犯罪。
貴州省紀委表示:袁仁國身為黨員領導干部和貴州省重點國有企業負責人,把黨和人民賦予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權當作個人和家族謀取私利的工具,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且在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性質十分惡劣,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有關規定,經省紀委常委會會議、省監委委務會議研究并報省委批準,決定給予袁仁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回溯
與經銷商打關系
曾助茅臺度過最難的日子
從19歲進廠開始,袁仁國的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離開茅臺,直至他去年被突然去職。
而在大眾的認知里,袁仁國作為茅臺的管理者第一次精彩的表現是其在42歲時。當時,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茅臺遠沒有現在風光:市場占有率0.01%,產量5000噸,在全國名酒中僅僅位列第11位。而那時,中國白酒的一哥還是五糧液,茅臺與其的差距并不是努一把子力就能趕上的。彼時,業界對于茅臺計劃性的銷售渠道和單一的產品比較擔憂,甚至已經不再看好這家頂著“國酒”名頭的企業的發展。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國內白酒行業受到嚴重沖擊,茅臺也不例外。當時茅臺一年計劃銷售2000噸,而到了7月卻僅銷售了700噸,眼看任務就要完不成,剛坐上貴州茅臺酒股份總經理位置的袁仁國在廠內組建了茅臺史上的第一支營銷隊伍,打破了計劃經濟的銷售體制。
在經過培訓之后,這支被稱為“敢死隊”的18人營銷隊伍迅速奔赴全國各地市場。這支隊伍在各地舉辦研討會、訂貨會,邀請經銷商參加,并把陳釀茅臺拿出來敬經銷商,經銷商大受感動。袁仁國還曾親自把各地糖酒公司的負責人請到自己家里吃飯,請大家幫忙。也許是袁仁國的誠意感動了經銷商和其他企業負責人。1998年年底,茅臺如期完成2000噸的銷售任務,全年銷售比上年增長13%,創下當時茅臺歷史最好的銷售業績。
經此一役,袁仁國在茅臺職業生涯有了更高的發展,他被視為時任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的接班人。
此時,袁仁國和茅臺都看到了經銷商的力量,也與經銷商培養了很好的往來關系。這為茅臺后來的壯大鋪平了道路,同時埋下了經銷商尾大不掉、制約茅臺發展的隱患。甚至成為袁仁國落馬的伏筆。
經銷商降價
聲色俱厲不影響招待周到
事實上,從白酒所謂的黃金十年(2002年到2011年)看,經銷商的貢獻確實不容小覷。
2001年,袁仁國帶領貴州茅臺登陸資本市場,那一年,貴州茅臺營收16.18億元,凈利潤為3.28億元,而當時這一營收不足五糧液的1/3。
2005年,隨著股價持續攀升,茅臺成為滬深兩市白酒行業的第一牛股,凈利潤超過五糧液。成為新的全國白酒之冠。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11年10月,袁仁國接任季克良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
2012年,白酒行業再次陷入低迷。茅臺市值蒸發35%,53°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從2000元降到800元。
看到下游經銷商降價銷售,袁仁國大動肝火,死扛著也要“保價”。在2012年的經銷商大會上,袁仁國稱“誰低就取締誰,決不含糊”。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當時,袁仁國所認為的“低”,是零售價不能低于1519元。當時的經銷商敢怒而不敢言,市場連800多元的低價都少有問津,何況要維持幾乎一倍的價格銷售。此時,政府部門給了這位掌門人迎頭一棒。次年,因為這一次的限價,貴州茅臺被監管部門因違反《反壟斷法》處以2.47億元的罰款。
之后,袁仁國在2013年12月18日舉辦的茅臺2013經銷商大會上表示,“為了打造茅臺綠色供應鏈升級版,希望與各位供應商朋友共勉。所謂綠色供應鏈,就是企業對供應商及上游、核心企業、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構成的鏈狀結構形成有效的管理。”
曾有經銷商對媒體回憶稱,每次去茅臺開會,茅臺對經銷商的招待都特別周到。
當下
袁仁國之后
茅臺大舉清理問題經銷商
事實上,在袁仁國從茅臺集團去職后,茅臺就開始了對經銷商大刀闊斧的改革。數據顯示,2018年,貴州茅臺經銷商減少437家。今年第一季度,貴州茅臺經銷商總數加速下降,減少533家,比例高達17.8%。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貴州茅臺國內經銷商數字為2454家。
這些經銷商被取締的具體原因,茅臺方面并未透露,但是現任茅臺董事長李保芳曾經表態,守法、合規、誠信經營的經銷商不必擔心自己合法合理利益會受到傷害。有消息稱,被取締的是茅臺酒廠的干部職工以及其家屬開設的專賣店經銷商,后期因地方干部等原因加入茅臺的特批經銷商也將被取消。
而倒賣茅臺經銷商資質的事件并不是空穴來風。2018年6月,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了茅臺集團原黨委委員,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譚定華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的情況。其中表示:2006年至2015年,譚定華利用擔任茅臺集團黨委委員、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副總經理的職務便利,先后為10多家公司成為茅臺集團的茅臺酒經銷商、供應商等提供幫助,收受財物3460多萬元以及200克金條一根。
2018年8月,貴州省下發了《關于開展干部違規參與茅臺酒經營問題自查清理的通知》,清查黨員、干部利用職權或職務上的影響,由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投資入股、特約經銷、倒賣茅臺酒,或通過打招呼、批條子、開公函等方式插手、參與茅臺酒經營的情況。
2019年5月5日,貴州茅臺集團營銷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該公司為茅臺集團全資子公司,根據茅臺集團官網信息,營銷公司的成立,將與社會渠道優勢互補,推進營銷體制轉型,營銷公司下一步將重點針對團購、商超等終端客戶開展工作。
雖然茅臺此舉在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甚至直接導致股價跌破900元關口,但這對于茅臺未來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同時,也代表著茅臺完全依賴經銷商的時代過去了。
文/本報記者 張鑫 統籌/余美英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