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人們對于吸煙以及被動吸入“二手煙”的危害,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那么,大家知道“三手煙”是怎么回事嗎?研究表明,“三手煙”或致兒童認知缺陷。日前,美國麻省總醫院兒童醫院研究揭露了“三手煙”給兒童帶來的危害。
據《兒科學(Pediatrics)》報道,美國麻省總醫院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指出,即便是已熄滅了的香煙,煙草煙霧的污染仍會存在,他們將此現象定義為“三手煙”。也就是說即便您不在家抽煙或只在孩子不在家時吸煙,他們仍會接觸到吸煙產生的毒素。這項研究開創性地分析了成人對兒童受“三手煙”影響的看法,以及這些看法與制定家庭吸煙規則的關聯。
“不論在哪里吸煙,煙草煙霧的有毒顆粒物都會進入毛發和衣物,”麻省總醫院兒童醫院的兒童與青少年健康政策中心副主任、公共衛生碩士與醫學博士Jonathan Winickoff說道,“即便大人們當時沒有吸煙,但與孩子接觸時,孩子也會接觸到毒素。如果是母乳喂養,毒素還會經母乳進入寶寶體內。”
煙草煙霧產生的微粒物已經過研究證明為有毒物質。根據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這些顆粒物涉及250種有毒氣體、化學品和金屬,包括氰化氫、一氧化碳、丁烷、氨、甲苯(見于涂料稀釋劑)、砷、鉛、鉻(用于制造鋼材)、鎘(用于生產蓄電池)和釙-210(高放射性致癌物)。其中11種化合物屬于最危險的1類致癌物。
在這樣的環境中呼吸、爬行、玩耍,又或是通過觸摸和嘴唇接觸到被污染的表面,年幼兒童更容易暴露于“三手煙”中,從而健康受到影響。即便是在停止吸煙較長時間后,室內仍舊會存在“三手煙”污染。接觸少量煙草顆粒會導致兒童的認知缺陷,而且暴露于“三手煙”污染的水平越高,兒童的閱讀測試評分越低。研究人員表示,上述結果證實了有毒化合物含量極低的環境也可能產生神經毒性,因此在兒童所在室內區域內禁煙是合理的做法。
與此同時,在一項針對1500多戶家庭的調查中,95.4%的非吸煙者和84.1%的吸煙者認為二手煙會危害兒童健康,65.2%的非吸煙者和43.3%的吸煙者認為“三手煙”對兒童有害。
嚴格的家庭禁煙規定在非吸煙者中更為普遍,具體來說,這一比例在接受調查的非吸煙者和吸煙者中分別為88.4%和26.7%,但無論吸煙與否,認為煙霧對兒童健康有害的參與者在家中制定禁煙規定的可能性更大。
Winickoff的研究表明,提高對“三手煙”危害兒童健康的認識會讓更多家庭支持禁煙。此外,通過控煙活動、計劃和常規臨床實踐來宣傳“三手煙”污染方面的知識也有重要意義。文/本報記者 李潔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