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萬變”是目前描述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恰當的詞語。9日,塞浦路斯、阿爾巴尼亞兩國首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使歐洲疫情由42國擴展至44國。西班牙新增確診病例428例,繼意大利、法國、德國之后,成為又一個確診病例“破千”的歐洲國家。
面對快速蔓延的疫情,歐洲國家政府近日來醍醐灌頂般從慢條斯理中走出來,采取了一些比較嚴格的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突然變嚴了
歐洲目前的防控形勢正應驗了西方俗語:晚做總比不做強。
8日,意大利總理孔特頒布政府令,對包括米蘭和威尼斯在內的北部倫巴第大區及另外14個省采取“封城”。然而,疫情的發展正以破竹之勢來襲。9日,意政府宣布,全國進入“封閉”狀態,6000多萬意大利人須遵守政府法令在家里進行隔離,否則將被處以206歐元罰款,乃至3個月的徒刑。同時,意大利20多座監獄發生暴動,抗議因封城親屬無法探視。
據悉,意大利的政府令將實施到4月3日。意大利政府明令人們禁止參加包括紅白喜事和宗教活動在內的活動,關閉公共場所,還對餐飲行業的營業時間和方法進行了規定。孔特強調,意政府將加強防疫防護用品和救治設備的生產,在各大區間調劑使用現有醫療設施,取消醫護人員休假。8日,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為避免信徒聚集在圣彼得廣場,打破保持了數世紀的傳統,首次在其私人圖書館內通過網上直播的方式主持主日彌撒活動。據羅馬教廷公告,此后的信徒接見活動也將以“視頻”方式進行。
與意大利的全面“封城”令幾乎同步,許多歐洲國家也加強了疫情防控措施。9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宣布,波蘭已在該國與德國、捷克兩國邊境啟動健康檢查,并將把此類檢查擴大到其他邊境口岸。波蘭將首先對客車等公路交通工具實施檢查,之后擴大至火車站及碼頭。羅馬尼亞政府宣布,自3月11日至22日,全國所有學校關閉;從3月10日至31日,暫停往返意大利的所有陸路客運運輸以及所有航空公司航班,并禁止來自疫情嚴重國家的外國公民在羅馬尼亞中轉航班。阿爾巴尼亞政府宣布,即日起至4月3日,全國所有學校將關閉;所有公共活動,如體育和文化活動、會議、公眾聽證會等將停止舉行;暫停地拉那國際機場至意大利北部多地10個機場之間的航班。
此外,匈牙利暫停往返意大利米蘭的所有航班。馬耳他暫停該國主要航空公司往返意大利北部的航班。希臘奧委會決定,將于3月12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圣火采集儀式僅對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注冊人士開放。
歐洲為啥一直“心大”
10日,比利時的確診感染人數為267例,并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疫情程度提升到三個級別中的第二級。但比利時從上到下似乎表現得“十分鎮靜”。連日來,在布魯塞爾已確診25個感染病例的情況下,布魯塞爾連續上演了兩次由來自瑞典的“氣候女孩”率領的數千青少年“環保大游行”;8日,6000多名婦女走上布魯塞爾街頭,載歌載舞呼吁保障婦女權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活動都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近日,比媒的大標題是《疫情迅速蔓延卻對比利時影響有限》《無法算清感染病例》《恐懼比病毒還可怕》等。比外交部建議比利時人近期除非切實需要,應取消外出工作或旅行計劃。比衛生部門對比的疫情防疫能力信心滿滿,沒有就疫情發表“特殊的”警告。盡管因黨派政治矛盾,比利時聯邦政府組閣近一年尚未成立,但全國已有聯邦、大區和地方政府各層級的9位衛生部長。各層級有自主處置公共衛生事務的權利,因此經常出現政令矛盾或交叉情況。
歐洲人的“心大”,從比利時可見一斑。西歐國家起先對新冠病毒沒有給予高度重視,認為西歐國家衛生防疫系統健全,病毒離歐洲還很遠。比如意大利,幾周前出現感染病例后,一方面呼吁采取防護措施,另一方面又網開一面,允許“非危險區”的活動照常進行。一些西歐國家媒體刊登出漫畫嘲諷道:寧要自由,不要封閉。在法國,關于新冠肺炎的新聞鋪天蓋地,各類討論、辯論充斥媒體,說得頭頭是道,卻鮮見實實在在的疫情防控行動。法國、比利時等國的地方性狂歡節照常舉行,一些文體活動也沒有取消。難怪有人評論道:疫情當前,歐洲國家政府不僅不制定積極的防控措施,卻只是舉行無數次“緊急會議”討論防控等級!
盡管歐洲經濟不景氣,面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和公共基礎設施老舊等嚴重問題,但許多歐洲人盲目地認為自己的社會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療衛生系統也是最好的。本屆歐盟委員會還專門設立了“促進和保護歐洲生活方式委員”。然而,事實上,在歐洲人自我陶醉之時,疫情形勢已經變得壓力山大。因擔心疫情影響已經十分脆弱的經濟振興形勢,歐洲國家采取防控措施縮手縮腳,擔心會影響到人身自由、日常生活和商貿活動。此外,歐洲國家缺乏“團結一致辦大事”的協調能力。歐盟雖然是個“大家庭”,但只有提供建議的權利,不能“跨越國家主權”,要求成員按照歐盟的指示去做。
公共衛生壓力凸顯
近年來,歐洲一些國家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逐年減少,導致醫生和護理人員數量遠遠不足,患者候診時間過長。法國“黃馬甲”運動期間,法國醫生進行了百日抗議活動,比利時的醫生也舉行罷工示威,抗議政策對醫療衛生領域投資少。此外,西方國家就醫方式多樣化,導致就醫程序復雜,等候時間長。西方人生病后一般先到私人醫生診所去診斷。遇到疑難病癥,醫生需要將病人轉到大型綜合醫院就診,一來二去耽誤了診療時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西方國家普遍出現病毒檢測點少、試劑少、檢測人員少的“三少”情況。目前,歐洲國家檢測確診新冠肺炎一般在5小時至10小時之間。許多私人醫生在其診所內沒有檢測能力,而且自身沒有防護設備,不得不在診所外貼告示,讓出現癥狀的患者先打電話告知病狀,然后建議去某檢測點檢測。患者在等待檢測結果過程中處于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環境下,極易傳染給其他人。
說到對病毒的防護措施,“口罩”是近來歐洲出現最多的詞匯。西方國家政府和衛生部門眾口一詞地認為,防控新冠肺炎,避免去疫區和勤洗手是最好的方式,口罩是給那些已經出現咳嗽等病狀或已感染上病毒的人使用的。就連法國總理菲利普在電視臺接受訪談時也強調,洗手是防控疫情的最好方法,戴口罩沒用。記者對當地人的采訪中了解到,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口罩沒用。追問他們為什么認為沒有用?他們的回答是:政府就是這么說的!有評論認為,政府不鼓勵戴口罩是因為缺乏防控物資。姑且不討論口罩對防護疫情的實際作用有多大,單從面對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疫情的防控意識和防疫設備儲備角度來看,已充分暴露出歐洲國家的短板。
在西歐國家藥房早已買不到口罩、洗手液和防護服。法國政府采取戰時政策,征集了所有庫存的防護設備優先滿足醫護人員。醫生憑行醫證明可以購買一盒口罩。比利時的一些醫護人員抱怨,他們自己都沒有防護設備,如何去拯救別人。
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疫情,任何忽視都可能延誤防控時機,任何懈怠都可能喪失生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歐洲國家的公共衛生健康形成了嚴峻挑戰,勢必還需要各國進一步加強協調有效應對。
(本報布魯塞爾3月10日電 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
Copyright © 1999-2020 www.scolliance.net ll Rights Reserved 路透中文網 版權所有 ICP備110117號-1 聯系郵箱:85 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