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清明節即將來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近期針對青團產品的監督抽檢結果。包括來伊份乳酸菌味青團在內的兩批次產品因添加了防腐劑脫氫乙酸,被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據《東方網》、《浦東時報》報道,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期集中執法力量對各類90件青團樣品進行監督抽查。90件青團樣品中,生產企業15件,超市和食品店等零售單位60件,餐飲服務企業15件,抽查項目包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沙門氏菌等。結果顯示,88件樣品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兩件樣品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2批次不合格青團分別為:
從上海市崇明區柯壁超市抽檢的艾葉青團(紅豆沙餡)(標稱生產企業:湖州天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日期:2019-03-01,規格:280克/袋);
從上海來伊份食品連鎖經營有限公司潘園公路店抽檢的乳酸菌味青團(生產企業:寧波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日期:2019-02-20,規格:計量稱重)。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問題是個別企業在青團中添加了防腐劑脫氫乙酸。
4月1日,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了一份情況說明,解釋了青團不合格的原因,并決定在全國門店、APP等線上渠道全面下架乳酸菌味青團,同時向消費者致歉,提出“一賠十”的善后方案。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成立,2016年10月作為“休閑零食第一股”在上交所上市,產品主要采用OEM代工模式。有報告顯示,其零食產業鏈覆蓋國內25個省份,供應商已超過230家。
《新京報》早些時候報道指出,近幾年來伊份頻登食品抽檢“黑榜”,2012年更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影響了IPO進程。有業內人士指出,來伊份自上市以來過于追求發展速度,采用的代工模式難以完全控制產業鏈安全,導致產品易出現問題。
對于此次檢出不合格的青團產品,《上觀新聞》報道稱,根據我國現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可用于黃油和濃縮黃油、果蔬汁(漿)、面包、糕點等10多種食品的生產加工,最大使用量根據食品種類的不同,從0.3克/千克至1克/千克不等。
但青團產品目前歸類為糧食和糧食制品,不在脫氫乙酸的適用范圍內,因此,青團產品禁用脫氫乙酸,也不得檢出脫氫乙酸。
據來伊份內部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這次“闖禍”的其實是流質的乳酸菌味餡料,餡料里添加的防腐劑脫氫乙酸遷移進了青團面皮,而被監管部門檢出。該人士坦言,來伊份這次創新口味的過程中的確疏忽了,對行業標準的認知能力有待提高,應當充分研究所有新增原材料所含的物質,尤其是脫氫乙酸這樣不允許出現在青團中的禁用物質。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