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月初在海東市化隆縣舉辦的“拉面王子”爭霸賽。(資料圖) 張海雯 攝
中新網西寧2月21日電 (記者 張添福)從“一個爐子、三張桌子”白手起家,到如今年產值上百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西北青海省拉面產業風生水起。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防控?又如何復工復產?
20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東部農區的農民,走出貧瘠大山,親幫親、鄰幫鄰,開起拉面店。如今,該省近20萬名拉面從業人員,在中國各地經營著近3萬家拉面店,每年產值達上百億元。
而青海省海東市是拉面務工人員重要輸出地,在中國各地共有2.8萬家拉面店、17.8萬名拉面從業人員,其中在湖北省開辦拉面店的有336家1907人。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東市把返鄉拉面務工人員疫情防控作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念好“勸、查、控、領、督、常”六字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以“頂格”舉措加強疫情防控。
“看到政府寫的公開信和告誡書,深深感受到了家鄉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我們一定聽從駐外辦和當地社區的管理和安排,保護好自身和家人。”留在武漢的化隆籍拉面從業者馬爾沙說。
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局長王海波說,在政府與拉面人的這場互動互助中,生動地體現了黨委政府的高度政治責任擔當,拉面人則以“不返鄉、不添亂”的實際行動彰顯出在關鍵時刻能夠識大體、顧大局、有作為、勇奉獻的精神。
但疫情給海東拉面產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如隨之而來的收入銳減、租金壓力、人員失業等一系列問題。
王海波說,為應對疫情影響,該市從健全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支持、打造全產業鏈條、鼓勵開拓市場等諸多方面,推出系列優惠禮包。
王海波介紹,如將之前首次開設拉面店,合法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可申領的一次性首次創業補貼資金從1萬元增加至1.5萬元。而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首次開拉面店,合法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可申領的創業補貼資金從2萬元增至3萬元。
王海波說,新的優惠政策還突出鼓勵承擔社會責任的拉面企業(店),如對在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者,并得到國家、省和市級表彰的,一次性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和1萬元的獎勵。
而在健全服務體系方面,海東市提出組建市級華北、華東等拉面產業服務管理機構,金融方面,2020年落實“拉面貸”不少于1億元。
與此同時,海東市民族宗教部門向拉面從業人員集聚的100個城市的相關部門致函啟動共管協議,積極倡議公有制業主減免房租,鼓勵私有業主減免房租,為拉面企業(店)復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這幾年拉面店發展得很好。現在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影響,但我們相信,只要安心留在這里,做好防控,疫情就一定會過去,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廣州市的化隆籍拉面從業者馬胡賽尼說。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