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開方言課是什么梗?眾所周知,一般在離開家鄉之后就很難聽到方言,即便是在外地碰到老鄉也是用普通話交流,因此方言除了在家鄉流通性并不廣。然而近日有消息稱,武漢大學即將開設方言課,那么一起來看看開設的是哪里的方言課?
10月28日,武漢大學“方言與中國文化”課上,許多學生用方言配音和歌唱。其中,兩名湖北的同學用方言配音小豬佩奇片段,全班爆笑。教師阮桂君說,希望青年朋友不要嫌棄方言,方言是一種情感的紐帶。
武漢大學方言課學什么?
本課程從漢語方言的形成入手,介紹漢語十大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粵語、徽語、平話以及晉語的形成歷史與現狀,探求方言與移民、民俗、地名等的關系,并且討論方言在普通話教學、現代漢語規范化、編寫地方戲曲音韻、公安破案、古文獻考據等方面的作用。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語言國情,掌握漢語方言的現狀,樹立對普通話與方言之間關系的正確態度,并且能夠讓所學知識服務于各自的專業。
我國主要有哪幾種方言?
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同時在復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列為若干個方言片(又稱為次方言),甚至再分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福州話、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
中國的語言學家對于漢語方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但是大家比較認同的是,無論采取哪種劃分方式,這些“大方言”內部的使用者有時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區,人們的方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差別。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