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客到達后,由各省區市負責登記,并安排車輛離京。各地派來的工作人員成為旅客回家途中遇到的第一位家鄉人,盡管防護裝備遮擋了面容,一句鄉音讓他們疲憊的旅途增添溫暖。工作人員也竭力安排好旅客行程,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要周到服務。本報記者 程功攝
本報記者 孫云柯
自本市執行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隔離后,作為外防疫情輸入最前線的新國展集散點,入境人員明顯增多。3月10日啟用至16日24時,入境抵京的109架航班共轉運旅客14595人。記者昨天探訪時看到,新國展集散點24小時服務不斷檔,在場工作人員忙而不亂,旅客登記、分流轉運、健康篩查有序進行,各個環節有如齒輪精確配合。
乘客:防控嚴密很安心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設立的集散點位于W4、E4館,距離首都機場約8公里,入境人員在離開機場前要經過健康申報及體溫篩查后才能來到集散點。整座大廳分為兩個區域,一邊是前往本市各區登記處,一邊是前往京外其他各省區市登記處。大廳內部空間開闊,通風良好,信息指示牌清晰可見,還有防護人員定期消毒,各類服務配套設施十分完善。
這樣措施到位、管理有序的集散點讓阿根廷籍的肖亞諾先生心里非常踏實,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大廳等候區和遠在英國的妻子通電話,告訴妻子這里一切都好。肖亞諾告訴記者,他剛從英國回來,準備前往天津,這一趟也是給妻子探路,妻子很快也要回天津。
除了外籍人士,中國居民也很滿意這里的服務。在湖南省登記臺前,從西班牙返回長沙的張女士剛剛經歷了一些小波折。由于衣服穿的厚,工作人員用測溫槍檢測的體溫偏高,她被送往大廳的醫療點重新用水銀溫度計測溫,檢查正常后才重新回到了登記臺前。“雖然耽擱了點時間,但是排除了風險,讓我很安心,對自己好也是對別人好。”張女士說。
記者昨天注意到,大廳內的入境人員比前幾天明顯增加。在陜西、河南、黑龍江等省的登記臺前有不少旅客排隊,但是大家都積極配合,根據各地區要求登記分流。此外,大廳還設有酒店服務臺、綜合服務臺等,為返京人員解決全方位的返程訴求。
工作人員:輪班排崗不斷檔
在本市登記服務區,人流最多的當屬朝陽區登記臺,由于留學生和外籍工作人士較多,這里開設了英、日、韓、意、俄、阿6種語言的服務窗口。記者前往探訪時,正好遇到來自澳大利亞的白廣原在和工作人員交流。
白廣原是澳大利亞一家媒體派駐中國的記者,在麥子店九號公寓已經居住了多年,這次返回北京,他想申請居家隔離,但卻不符合條件。為此,當日值班的朝陽區衛健委副主任楊宏杰專門為他進行了解釋,根據北京市最新公布的政策,居家觀察隔離人員需要符合年齡、患有基礎病等條件,白廣原雖然有單獨住所,但是居家隔離還要有社區等系列配套,并非個人情況所決定。聽后,白廣原點頭表示理解和支持。
楊宏杰介紹,為了做好朝陽區的服務保障工作,全區從多個委辦局抽調了50余人的工作團隊,多是年輕新生力量,共分為旅客登記、信息錄入、分流轉送三個環節,團隊分為兩班或三班輪轉,保證服務窗口24小時不斷檔。目前,朝陽區已經分流轉運乘客2540人,最忙的一天接待了1035人,占當日全市入境人員的六分之一。
來自朝陽區委組織部的祁魯,是這里最繁忙的工作人員之一,除了負責朝鮮語窗口登記,他還要負責中國居民的信息咨詢。記者見到他時,祁魯已經忙碌了9個小時,“很榮幸能夠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守衛好國門是我來這里義不容辭的責任。”祁魯說。
志愿者:提供語言翻譯服務
集散點還專門設置了外語翻譯咨詢處,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2名志愿者負責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二外翻譯團隊的劉老師介紹,目前咨詢處共為境外返京人員提供了英語、日語等多個語種的翻譯服務,主要負責引導入境人員到各窗口進行信息登記,接下來根據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語言范圍和人員數量。
不僅如此,作為翻譯處的工作人員,志愿者們還主動承擔起了職責范圍以外的工作。比如,不少旅客因為行李托運慢,經常來此咨詢行李到達情況,也有一些人會來詢問居家隔離的相關政策等。二外英語翻譯專業的毛翰林主動把工作攬在自己身上,幫助旅客對接機場找行李,拿出北京市的最新觀察隔離政策為旅客作解釋。“語言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處理各類突發情況才是真正的挑戰,而這些也正是我們需要歷練的,對我的專業學習也很有幫助。”毛翰林說。
Copyright © 1999-2020 www.scolliance.net ll Rights Reserved 路透中文網 版權所有 ICP備110117號-1 聯系郵箱:85 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