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1日電(記者董小紅 余里)“小區里的每只狗狗都有了‘身份證’,再也不怕它們到處亂竄亂咬人了。”剛從菜市場買菜回來的市民齊婆婆說。
今年67歲的齊婆婆家住成都金沙云庭小區,兒女平時忙著上班,齊婆婆一個人在家,每天早起去買菜做飯,以前小區里養狗沒有規矩,齊婆婆曾被亂竄的大狗驚嚇。
“有一回,我去菜市場買了一塊肉提回來,剛走進小區,不知從哪里跑來一條金毛大狗,像是餓了,看到我手里的肉,就撲過來一口咬住不放,我差點摔倒了……”提起以前的種種驚險時刻,齊婆婆心有余悸。
如今,得益于近年來成都加強整治“不文明養犬”的一系列行動,齊婆婆在小區里再也不用膽戰心驚了。
除了加強規范引導市民外出遛狗時牽狗繩、及時清除糞便、制止犬吠和犬只攻擊人的行為,為犬只辦理《養犬登記證》也是整治行動的重要一環。
去年12月,金沙云庭小區居民劉女士就為自家狗狗“毛毛”申請了一張“身份證”,整個過程非常方便。
劉女士打開手機,給記者演示了申辦過程:打開微信公號“蓉城犬管”,點擊“犬只管理”中的“在線辦理”,在手機上填寫申請表,遞交犬主身份證號、犬只彩色清晰照片、犬只免疫證照片,等待審核通過后,就可以在線申請一張狗狗的電子“身份證”,整個過程只要幾天時間,不用再專門跑一趟派出所。
“以前,小區里有一些養大型犬的人,經常放任自己的大狗在小區亂跑,現在每條狗都有了‘身份證’,大家都自覺多了,養狗也更規范了。”劉女士說。
為了促進養犬文明,成都市還成立了專門的犬只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不斷完善措施來規范養犬行為。
“加強和改進犬只管理工作,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設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既能保障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充分尊重了養犬與非養犬市民的合法權益。”成都市犬只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成都就發布了《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明確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目前成都市養犬限養區禁養22種烈性犬,對限養區范圍也有嚴格規定。同時還對養犬人攜犬出戶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應當將犬只裝入犬籠、犬袋或者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使用犬繩牽領;對犬只糞便即時清除;及時制止犬吠和犬只攻擊行人的行為等。
同時,成都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于2018年創新推出的“蓉城犬管”微信公眾號,整合了線上辦證、疫苗提醒、知識宣傳等多項功能,實現了群眾足不出戶辦理電子犬證、在線接收注射疫苗提醒、實時學習養犬規定及文明養犬知識等,全力助推犬只管理向社會共治、全民參與的模式轉變。
據悉,截至今年5月底,“蓉城犬管”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已超過23萬,辦理電子犬證數量已達41.8萬。
中央機構|人大機構|國家主席|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政協機構|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駐外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15
關于我們|人員查詢|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本站地圖|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1917256|刊登廣告|對外服務: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